快读屋【kuaid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其实鲁达问李乐为什么要帮北峪村的时候,李乐并没有讲全。

就像惠庆说的那样,在京郊几个村子的走访调研,逐渐让李乐明白,流于书面上的激扬文字远不如实打实的踩在泥巴地里,摸到麦穗,闻到家禽的味道,听到拖拉机的轰鸣来的实在和直观。

乡村建设的意义,是要在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提升经济水平、重建新的社会体系、建设公共道德等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都明白,都知道,大道理讲的多,各种思想的论文文章报告层出不穷,作者无不一副心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模样,可实际能够踏踏实实的深入基层,重社会责任,讲大义、算大账,用真诚的态度,用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参与其中,真正琢磨共富共发展的人又有多少?

涉农的学术圈太挤,社会学的、经济学的、哲学的、金融学的、心理学的,谁都能进来说上两句,头头是道。又因为理念意识形态又分成了小团体,互相笔伐论战,硝烟弥漫。

思考与行动都受困在一个被现代主义所建构的思维模式当中。知识分子与农民,或者知识分子与行动者,信念或理论与实践,知与行,两者之间却天差地别。

李乐不想钻进去当一个笔杆子、大喷子。与其多少年之后,当一个人人称呼一声的李老师,还不如让别人叫李总李老板听起来顺耳。

他想的不仅把北峪村和前辈们的社会调查的缘分延续下去,还想的是,在北峪村,在泉城那个种植蔬菜的黄旗村,在齐秀秀的那个松坡乡,或者在别的什么地方,看一看在手头有了一定资源之后,能不能把那些流于纸上的文字转变为真正促进处在不同状态,不同资源,不同环境的乡村的发展路径。

“行啊,欢迎啊,不过,我们这里现在还不敢想富,现实是脱贫。脱离实际讲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资源的浪费和遍地的遗憾。”

李乐给齐秀秀打电话的时候,齐仙女刚从地头回来,明显带着喘息和一丝疲惫。

“有些人觉得上山下乡,是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只不过他们只是想去旅游和秀优越。如果你真让他们去干活和居住,跟当地农民一样地活着,那可就成了万恶不赦的迫害啦。”

一阵茶杯叮咣,随后是咕咚咕咚的喝水声,打了一个长长的嗝,齐秀秀道,

“有些学者把农民当成了可以移动的资源,可现实情况是,农民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和那些城里的工人、写字楼里的白领、实验室里的工程师、科学家,庙堂之上的管理者,并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认不清这个,真的,别来谈生什么乡村。”

“古人都明白,良禽择木而栖。在自己所能接触到环境里,哪里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能有更好的生活就去到哪里,这才是人之常情,这才是实际。”

“建设乡村,不能寄望于把人留在乡村,而是要让乡村能留得住人。没人谈什么建设?”

“这要求乡村要有像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报酬,能够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收入差距,还要提高第一产业的效率,使人均产出更高,这样的乡村才能勉强留得住人。你看世界哪个国家的人口流动数据,不是从农业流出?”

“哈哈哈,你也会抱怨了?”李乐笑道。

“我又不是菩萨,只会比ok。”

“你直接一线的,你帮我琢磨琢磨,该怎么深入的去做。”

“我一时半会儿哪能说的出来,又不是宣传口的。天底下没有一样的树叶,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复制。南橘北枳的事情还少么?要我说,就按照不同经济阶段进行解读,像我们这儿,当前最重要的是脱贫,有基础的,想想怎么从单一农业产业,合理规划生产资料,创造效益增收。农业保本,有吃有穿,增值,还得靠其他产业的融合带动。”

“其实,最终就三个问题,土地,资金,收益分配。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资金作为催化剂,收益分配决定稳定。”

“行啊,你比我看得深。”李乐琢磨琢磨,回道。

“哪有,大家角度不同。我早就说了,你比我更合适进体制。就像你刚才说的,组织建设加社会组织加合作社加群众的农民自主经营和管理治理模式,你知道这要是弄出来样本之后的含金量么?”

“我不想受拘束。”

“别扯了,你就是懒。”

“呵呵呵,行吧,这事儿,你有空帮忙想想,理论上联系实际么不是?”

“好。”

“诶,你那边的高山蔬菜怎么样了?”

“去年冬天在猴爬树和大凹沟两个试点村进行农田整备、水利设施调整,一共试种了五十多亩,有牛心甘蓝、大白菜、白萝卜,上个采摘季,亩均产出在2500块,也就是现在宣传不够,认识的人少,我们这儿卖不上价。不过这也不少了,五十亩,十几万呢。那些当时没答应参加到试种的村民,都羡慕的要死。”

“成子给我说,今年底准备在乡里建一个小规模的净菜厂,他给试着送到蓉城还有山城那边的超市去。”

“今年我让他们村民自己报名,已经扩大到了两百亩的规模,等明年试种辣椒和西红柿,不过......”

“啥?”

“李老板,能不能赞助点儿小型农机?山里不是平原,”

“秀儿,你这打秋风成习惯了?”

“你就说,给不给吧。”

“给给给,你开口了能不给?三十万,够不够?二十五万的设备,五万的油。”

“谢谢啦。”

“回头你去找成子,让他安排。对了,你们家张彬最近怎么老没消息,给他发邮件,也不见回?”

“他啊,他们公司派他去非洲了。”

“非洲?哪儿?”

“埃塞,谈石油和天然气项目。”

“哎,你们俩这结婚有啥意思?天各一方的。生孩子都没机会。”

“去去去,你以为都和你一样,英年早当爹的。生孩子这种,三十不早,四十也不晚。”

“噫~~~~~”

“诶,回头,你毕业论文写好了,给我一份。还有你对乡村建设发展经济试点试验,还有村级基础组织强化建设的想法。”齐秀秀忽然说道。

李乐琢磨琢磨,“好。”

。。。。。。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北峪村戏台上横幅高挂,两边彩旗飘飘,村民们搬着各家的小板凳在戏台地下的小广场落座,一时间人声鼎沸。“都往前坐,往前坐,从东到西,各组有各组的位置,各组组长,都站起来招呼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快读屋】地址:kuaid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都市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李老三的小日子

李老三的小日子

李家老三
关于李老三的小日子:时间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会。故事线:大学前都是生活琐事和家长家短,平淡搞笑为主。大学开始换风格,和一帮兄弟征战沙场,没有系统,后期脑洞比较大。
都市 连载 114万字
夜的命名术

夜的命名术

会说话的肘子
蓝与紫的霓虹中,浓密的钢铁苍穹下,数据洪流的前端,是科技革命之后的世界,也是现实与虚幻的分界。钢铁与身体,过去与未来。这里,表世界与里世界并存,面前的一切,像是时间之墙近在眼前。黑暗逐渐笼罩。可你要明白啊我的朋友,我们不能用温柔去应对黑暗,要用火。
都市 连载 631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米饭的米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好过日子,一
都市 连载 761万字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

白白了开水
关于港综:从给大D当马仔开始崛起:林祥穿越到了九十年代的港岛,在这个充斥着混乱和黑暗的地方,成为了和联胜大D的手下。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卧底!有的卧底兢兢业业,内心饱受折磨,甚至状若疯魔。但林祥要做卧底,就要做到不一样!黄启法: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当上了一哥。东莞仔:打来打去又有什么用,祥爷给谁,谁才能拿!陈永仁:大家都是卧底,为什么你这么能这么豪横?!多年后,人们才发现,当初档案里资料封存的小
都市 连载 313万字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旁墨
网络云厨师冯正明回到了90年代。拜在百年老字号酒楼的一位名厨门下。本以为凭借前世各路名厨云徒弟的经验,加上两年时间学了一手好厨艺,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上一条逐步成为中华名厨的康庄大道。没想到学徒的酒楼竟然倒闭了。送心灰意冷退休回乡师父走后,冯正明决定要先赚钱。要赚钱,先从火车站前卖盒饭开始吧。凭借前世今生从各大名厨那里学到的手艺。冯正明一步一个脚印赚到一桶又一桶金。当终于把昔日学徒的百年酒楼盘回来,把
都市 连载 314万字
万族之劫

万族之劫

老鹰吃小鸡
我是这诸天万族的劫!《全球高武》和《万族之劫》前五册实体书出版了,天猫、当当、京东都有售,喜欢的可以去看看,谢谢大家支持!
都市 连载 13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