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快读屋】地址:kuaiduwu.com

王学新一行人在路上折腾的时候,李云龙就在兵工厂磨着张万和。

被磨得急的张万和口气有点硬:“你这哪像是个团长!简直就是无赖!都像你们团这么搞,我这后勤部长就别干啦!行了,我再给你二十箱……”

“二十箱?”

李云龙下巴一扬,回道:“我说老张,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呐?我两驾驴车都赶来了,一驾就能装二十箱,你好意思让我另一驾空着来空着去?怎么着也得再加个十箱吧?否则你让我这脸往哪搁呀?”

“嘿,我说你还蹬鼻子上脸了还?”

张万和两眼一瞪,回道:“爱要不要!”

说着两手往后一背就要走,可没走两步又被李云龙给拦下了:“老张老张……那就来几个炸药包,这不算过份吧!我跟你那是什么交情哪……”

张万和犹豫了下,他知道李云龙这脾气,不给他点好处是不会罢休的。

偏偏这时一名通讯员跑了进来在李云龙面前挺身道:“团长,咱们的驴车被扣下了。”

正为没能磨下十箱手榴弹而窝火的李云龙回头就吼道:“他娘的,凭什么扣我们的车?”

通讯员回道:“说是带了枪!”

张万和乘这时候就搭腔了:“嘿嘿,老李。你那驴车进不来就怪不得我了!你先处理好自个的事吧!”

说着就逃也似的溜了。

“他娘的李大锤!”

被坏了好事的李云龙一边往外赶一边怒气冲冲的骂道:“不是早告诉他们别带枪了吗?怎么就不开窍呢?还有那个刘易年,我看他们就是欠收拾!”

李云龙风风火火的赶到厂外一看,马上就发现情况不对了,不仅战士们身上背着枪,驴车上还绑着十几个人,有几个还挂了彩,身上胡乱披着鬼子的军装。

李云龙心下一惊,暗道坏了坏了,这是演戏演出事来了?

李云龙虽说天不怕地不怕的,但这不是上战场打鬼子,这要是伤了自己人,那还不得以命抵命哪?

众人见李云龙出来,赶忙挺身叫了声:“团长!”

李云龙黑着脸,上来就吼道:“小东北呢?给我出来!”

“有!”

王学新站了出来。

李云龙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骂:

“你搞什么名堂?”

“你小子明知道这是演戏,这还是你出的鬼主意,咋能搞成这样?!”

“我这都安排好的,哪来的枪和子弹?”

……

“团长!”

王学新委屈的回答:“这些是真鬼子!”

“什么真鬼子假鬼子?我这都是总部借来的人,你让我怎么跟总部……啥?你说啥?什么真鬼子?”

王学新朝驴车方向扬扬头,说道:“他们是真鬼子!”

李云龙朝驴车看了看,还是没搞明白,半信半疑的问:“他们不是自己人?”

“不是!”

王学新回答:“俺开始也以为是自己人呢,没想到整着整着就动真格的了。完了发现他们是鬼子侦察兵,路上稀里糊涂的跟咱们撞上了。”

王学新不敢说得太清楚,因为要是说清楚了,李云龙就来一句:“你怎么知道大陆挺进队代号?大陆挺进队又是啥东西?这么高级的玩意,是你这身份能知道的?”

那时王学新该怎么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转载请注明来源:快读屋kuaiduw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将

大将

红色十月
他来自当今,却回到了过去,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他“故土未复,军人之耻”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马蹋之处皆为国土。
历史 连载 519万字
风起1936

风起1936

陈氏刀客
我叫陈世襄,代号“鱼鹰”,记住,如果我叛变了,一定要干掉我!!!
历史 连载 64万字
承汉

承汉

会翻书的笔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历史 连载 24万字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最强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酱爆鱿鱼
李显穿越古代,成为一名假太监,在皇位争夺中初露锋芒,便被当朝太子妃相中……
历史 连载 260万字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魔法龟Revo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历史 连载 37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