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沈全红光满面地带着沈陵回家了,齐老爷给了他一块大肉,虽然如今天气热了,但应该能吃个两天。

方氏和三妞准备好了晚饭在家里头等侯,见沈全带着一块大肉回来,沈陵还得了大红包,脸上也泛起了笑容,每回沈全去报账,齐老爷都会给他点东西,今天也不例外。

“齐老爷怎么说?”虽然知道齐老爷肯定会同意,但方氏还是问了一句。

沈全抿了口酒,也就这个时候这婆娘才会主动给他备点酒,装腔作势了一会儿道:“齐老爷自然是许肯的,说以后每个月给我放两日假,还说啊……”

方氏盯着他:“还说啥?”

“还说下个月给我涨点月银。”沈全说到这儿自己嘴角扬了上去。

“真的啊?涨多少?”方氏眼睛放光。

沈陵抱着小碗吃他的蛋羹,耳朵也竖起来。

沈全美滋滋:“下个月给我二两银子的月银。”

方氏笑容满面,朝着屋里头的财神拜了拜,嘴里念叨着求神拜佛的词儿,今年风调雨顺,家里也算是事事如意,方氏想着回去得去村里头的庙里烧柱香。

方氏道:“你月银涨了的事儿先别同家里头说,外头也别张扬。”

沈全心里门儿清,不重不轻地嗯了一声,有了自己的小家定然是得为自己的小家考虑,他自认为是给家里的也够多了,家里大部分的进账都是靠他赚来的,怨气是没有的,毕竟如今粮食靠着家里头,也没分家,合该给一份,但更多就没有了。

不同于小说中喜欢的分家情节,古人并不喜欢分家,一来分家之后需要单独交税,二来古人崇尚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人丁兴旺才不会被外人欺负。古代的生产力有限,人多力量大,的确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今儿个和齐少爷玩了什么?齐少爷待你好不好?”方氏又问沈陵。

沈陵脑海里浮现小胖子的模样,应道:“好啊,玩了很多游戏。”

他小侄儿也是个混世魔王,不过从未翻出过他的五指山,那小胖子还没他侄儿熊,沈陵在接近齐子俊这件事情使了点小心机,亦是有许些不纯动机,这齐家一看便是会给孩子启蒙的,家中应也有藏书,若能凭窥探几眼也是好的。

就是不知那小胖子会不会惦记着他,且就是看天命了。

第二日一大早,一家人就收拾了东西出城去了,赶上最早一班回乡下的牛车,一家人就占了四个座,早上出城的人少,车里头也没坐满。

都是一个地方的,否管认不认识,一聊绕个圈也是亲戚。

沈家在花神镇,古代的行政划分到县就截止了,建业县就在建康府的下面,花神镇则在建业县的右边,依靠着花神湖。一开始都是乡,富裕的乡形成了集市,后来慢慢发展,乡就变成了镇,但镇上也有那么两三条街,住宅什么的,和乡没有多大区别。

牛车晃晃悠悠地在一个一个地点放下乘客,一家人在花神镇下了车,沈全抱着沈陵,三个人手里都拿了点东西,往沈家走,花神镇这一片都姓沈,沈全一家就住在镇附近。

从镇上走回去的路上,乡里人见到他们纷纷招呼道:“这不是阿全吗?从城里回来了啊?”

“华大娘,回来看看爹娘。”

“阿全媳妇,还要鸡蛋不?我这回攒了不少呢。”乡里人都知道方氏做茶叶蛋的生意,许多人都把鸡蛋卖给她了,本来大家都要那到城里去卖,这样就省了不少事。

方氏道:“大姐,现在天气热了,鸡蛋不好放,我这生意也不好,暂时卖的就少了,最近收不了太多,等天气冷了,我再多收点,对不住大家了。”

“没得事没得事,你收我们就省事些,不收我们照样卖的。你家陵哥儿这么大了,俊得很。”

此时正是大家都忙完上午农活的时候,如今不是农忙,也就给地里除除草,浇点水,乡下乐乐子少,除了干活,就只能闲聊,沈全一家在城里头“安了家”,在乡里人看来,就是很了不得了,也都好奇得很,东扯一句西说一句。

沈陵便要下来,了然无趣地站在沈全身边,听他们说城里头谁家娶了个媳妇,乡下谁家姑娘嫁进了城,连三妞都碰着了以前相熟的小姑娘,被围着问城里的日子。

大郎二郎闻声而来,帮方氏和沈全先把东西拿回去,沈陵也跟着他们一道先回去了。

不是农忙的时候,家里头的女人便不需做农活,崔氏见着他,迭声问:“怎么着这个时候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沈全和方氏时常是找有事情的日子回来的,祭祖、过节或者亲戚家办酒的日子,这不年不节的,也没有捎个信回来,突然间就回来了,也难怪崔氏心慌慌。

沈陵摇摇头,无辜地看着她。

大伯母张氏说道:“铁娃能晓得啥,娘别着急,弟弟弟妹一会儿就来了。”

崔氏也反应过来了,拍自己大腿:“瞧我这,急了四六不分。铁娃,饿不饿?”

沈陵又摇头:“奶,我吃过了,不饿。”

张氏许久没见他,也怪有些稀罕,抱起他道:“铁娃咋感觉大了点,说话这口气,和小大人似的,难不成还真是进了城里头就不一样了?”

沈陵且只想快点长大,便无人可以随便这么抱他了。

崔氏准备茶水,笑眯眯地说:“可不,我们家铁娃子可聪明了,以后就是城里人了。”

便是张氏心再大,也免不了羡慕一下,谁让老三是家里头最能耐的呢。

二伯母李氏摘菜回来了,见着沈陵和方氏问候了两句,就开始闷声洗菜摘菜,默默地听着他们的交谈,张氏和崔氏也习以为常了。

沈陵头一回接触老家的人,细细观察家里的女眷,沈家的家庭结构很稳定,即便沈全和方氏收入不菲,且都进了城也没有分家的心思,一来是正统思想的影响,二来肯定是家中也比较融洽。

崔氏不是强势的性格,甚至有些老好人,李氏是个木讷不多话的人,那张氏应该是比较管事的。

婆媳几个在灶屋里头一边聊天一边准备午饭,不一会儿,大伙儿都回来了,沈家的院子里立马就热闹了起来,沈家是三间大瓦房,门在南边,瓦房在另外三边,中间是厢房、崔氏沈老头的屋子,东边是大房二房的,西边原本是三房和孩子住的地方,三房进城了之后,家里头的孩子都住西边了。

家里头一共四个男孩,大房的大郎,二房的二郎三郎,三个姑娘,大妞已经出嫁了,二房还有个二妞。

三郎比沈陵大三岁,今年八岁,皮肤黝黑,壮实得像头小牛,一看就没少在外头疯玩。沈家这样的人丁不算兴旺,不算多不算少,劳动力够用又没有太多的人地矛盾。

沈陵跑男人里头去探听了,沈老头瞧见他,嘴角也扬了起来,朝他招手,沈陵走近,沈老头把他抱腿上,刺癞刺癞的手这儿摸摸那儿揉揉:“铁娃,你奶奶说你算术很好,算给爷爷看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志怪书》【八一中文网】《过天门》《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我靠弹幕成为柯学传奇》《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剑阁闻铃》《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高武纪元

快读屋【kuaid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功名路(科举)》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言情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半疏
简介:文案:许小华穿到了一本年代文里,成为里头上一世五岁走失,始终未能归家的边缘女配许勉如!原书主要讲述女主许呦呦生父早逝,跟随改嫁的母亲到了许家,成为许家上下皆护在心尖尖上的女儿,倾注诸多心......
言情 连载 161万字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的父母穿越了

我爱种绿萝
简介:袁淼一直以为失踪许久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直到在老房子的镜子里看到他们。他们穿越了,正在逃难。之所以能在镜子里相见,是因为他们手上有面通界宝镜。袁淼通过宝镜把粮食蔬菜传递了过去,很......
言情 连载 4万字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二十天明
姜净春是尚书府千金,从小到大皆是金枝玉叶,她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独独她的表兄,侯府的那个小侯爷顾淮声,她求而不得。顾淮声出身侯府,如檐上雪,窗前月,他是族中子孙最为出色的后生,高不可攀。他喜欢什么样的人,姜净春便去学,张扬惯了的大小姐在他面前,素来乖顺。可饶是如此,顾淮声仍旧不愿多看她几眼。气急败坏的大小姐听了闺中蜜友的馊点子,趁他不注意之时,想要去亲他的脸,可不料及,顾淮声偏头,两人亲到了一处
言情 全本 20万字
穿越当县令

穿越当县令

桃花白茶
纪楚一朝穿越,穿成即将上任的小县令。他出身耕读人家,全家十几口人供他念书,念到如今已经二十载。不好再给家人添麻烦,原身考上功名便匆匆参与遴选。无根基无人脉的原身被派往匪乱频生的边关任职。本以为此生再也......
言情 连载 6万字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荔枝雨
简介:一觉醒来,孟箬发现自己穿书了。身为书中的作精女配,她会疯狂嫉妒女主,作天作地,下场凄惨。而书中女主,她的继妹郑婉,只需等着家里的安排,就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嫁给一个老实好男人,过上......
言情 连载 27万字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省直公务员陈着意外重生自己高三的那一年。于是,一个木讷腼腆、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只知道学习的高中生;突然变得通晓人情世故,说话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不仅改变了人生轨迹,也越来越吸引女孩子的关注。女生:陈着你有什么优点?陈着:人老实,话不多。发小:我觉得骗人是不对的,你现在一点都不老实。陈着:没骗!人老,实话不多。(首先声明,绝对不是作者真实经历)
言情 连载 1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