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弊主》转载请注明来源:快读屋kuaiduwu.com

引导,很显然,贞武不仅是在丛恿鼓励宁报抨击新政,而且是未做任何限制的,这种不加以限制的辩论,风险着实有些大,以贞武一贯的风格来看,这背后定然是另有用意,不清楚这主子的用意,他们自然不敢妄言。

贞武瞥了一眼胤祥,才微微笑道:“朕之所以要郎延极创办宁报,为的便是给京报竖立一个对手,若是宁报亦跟京报一个口吻,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跟写文章是一个道理,一味的平铺直叙,勾不起人的兴趣,要有矛盾,有冲突,有辩论,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和注意。

朕之所以对宁报不加以限制,既是要营造出不以文罪人的宽松氛围,亦是要倡导官绅士民关心国事,天下事,积极监督议论国事,宁报就是朕为他们搭建的监督议政的一个平台。

再则,有如此一个平台,朝廷亦能受益不浅,不仅能够更多的了解民情下情,亦能从他们的挑刺和诘难中发现漏洞和不足之处,以收拾遗补缺之效。

此番借探讨明亡原因挑起京报宁报的辩论,并引起江南官员士绅对新政的抨击,一举奠定宁报的地位,并引起官员士绅商贾百姓对宁报的关注和兴趣,朕觉的效果甚好。”

让士绅监督议论国事,这又是唱的那一出自古至今,就从未听闻过,听的贞武侃侃而谈,胤禩、胤祥、张鹏翮几人不由都是一呆,贞武的意思是让宁报畅所欲言,允许宁报对朝廷对官员肆意抨击,这岂不是乱套了这纯粹就是自做孽。闲的没事,找骂

微微沉吟,萧永藻才试探着道:“皇上,即便如此,奴才窃以为也不能不稍加限制,不能让他们攻击满洲,危及大清正统。”

贞武不以为意的道:“大清统御天下七十余载,荡平了西北边患。靖平了江南海患,天下一统,对内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各安其职,以致百业兴盛,商贸昌盛,国安民治、盗贼宁息。

对外则开疆拓土,诸番臣服。万国来朝,可谓是民康物埠。中外安,海内殷阜,大清子民早已视大清为正统,即便有心怀怨恨之士人偶有攻讦之言,又何能抹杀大清之正统

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是否正统,非是朝廷说了算。天下士绅百姓心中自有比较,大清不仅要媲美前明,更要超越前明。超越汉唐,大清需要的不仅是天下太平,民康物埠,更要开发民智,广拓言路,要让士绅百姓以大清为傲,以大清为荣,衷心拥护大清,维护大清的统治。”

听的这话,胤禩、胤祥不由心中恍然,难怪老十四一坐稳位置就开始革新八旗制度,又是逐步放宽对旗民的限制,又是解除了对地方驻防八旗的束缚,而且大力推行满汉一体,鼓励满汉联姻,原来竟有如此野心。

张鹏翮、萧永藻、嵩祝三人也为贞武的这番雄心震得不轻,贞武竟然跟康熙一个德行,也是想要做千古一帝,谁也没想到,他创办宁报的用意竟是要形成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甚至是抨击朝廷,抨击朝廷政策的平台,以此来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

微微沉吟,张鹏翮便躬身道:“皇上,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实是亘古未闻,此举无异于开一代之先河,唯有胸襟宽阔之明君方敢轻尝,微臣窃以为,此举有利于开发民智,广开言路,亦有利于对朝廷大员地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朝廷及时发现施政的不足。

然而,此举亦无异于加大了朝廷施政的难度,加大了朝廷对舆论的引导难度,亦有可能形成清谈误国之不良风气,亦不利于稳定人心,不利于地方安定,微臣恳祈皇上三思。”

一见张鹏翮率先开炮,胤禩也紧跟着道:“皇上,江南乃文风鼎盛之地,人才倍出,不乏名家大儒,若是对宁报丝毫不加以限制,臣恐有太阿倒持之忧。另则,江南乃富庶繁华之地,富商巨贾如过江之鲫,臣亦担忧出现富商巨贾把持宁报之局面,江南乃国家赋税重地,臣亦恳祈皇上慎虑。”

胤祥亦跟着道:“皇上,臣窃以为鼓励士绅商贾监督议论朝政值得放手一试,不过,皇上刷新吏治,革新弊端正方兴未艾,能否延后数年,再行实施”

眼见萧永藻亦准备张口,贞武伸手虚按了一下,道:“十五弟,你掌着京报,你说说京报刊载文章的程序。”

“臣弟尊旨。”

胤禑忙躬身道,抬起身,他才侃侃说道:“京报,在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有专门的撰稿人,多是当地名望素著之士绅,一般州县一、二人,府以上则二、三人不等,皆是直接给京报撰稿,撰稿人撰写之人事并不局限于当地。

对于京报撰稿人之稿件,要经编辑总编审核,样报最后还要呈报皇上御览,才能排版刊发,对于非京报撰稿人投送的稿件,审查更严。”

“宁报对撰稿人的要求稍微松一点,稿件在宁报上刊发也较为容易。”

贞武接过话头道:“虽说对宁报不加以限制,却也非是完全放任自流,新生事物,须得善加引导,完全自由,必须有一个过程,当然,宁报最终将会成为完全自由的民报。”

完全自由的民报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几人不由微微一愣,不过这是后话,谁也不肯多嘴,贞武扫了几人一眼,才道:“为了宁报的名声计,亦为了给宁报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朕已令郎延极对宁报不加限制,此番京报与宁报的辩论,京报必须完胜。

明亡之根由与摊丁入亩以及山西试行之新政的实施推行,关系甚为紧密。朕以为,明亡在于流民之祸,在于国库空虚,无力养兵,但有强大的兵力,就不会被流民攻陷京师,吴三桂亦不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拱手让出山海关。”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传旨召王鸿绪回京,赏回原有品级,仍入明史馆负责明史编撰,国不可无史,对于明史之编撰,要敢于直书,要详查史料,无须刻意回避,美化本朝,亦不能刻意歪曲,大清刻意丑化明朝,后人亦会刻意丑化我大清,要刻意培养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官。

另命明史馆之官员为京报撰写文章,全面深刻的探析明亡之因由,不仅是为了辩论,亦要让朝野上下的官员士绅清楚,创造了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万中兴的大明朝是如何衰败灭亡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仅官员要学,士绅亦要学一学。

民为国之根,绅为国之本,大清天下,乃是朝廷与士绅共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亡,士绅亦是广遭流民荼毒,身死族灭者不在少数,朝廷与士绅可谓是利益相连,命运与共,让士绅眼光都看远点,多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点。

着李光地、张鹏翮、方苞、戴名世、陈梦雷等人为京报撰文,详细阐述缙绅与朝廷的关系,阐述新政的必要性,另外,号召朝廷百官为京报撰文,凡被京报采纳的文章,朕皆有赏。”

乖乖,贞武这是发动朝廷所有的力量与宁报那些江南的士绅叫板了这可真叫做是无事找事做,张鹏翮、萧永藻、嵩祝等上书房三人忙躬身道:“微臣等谨尊圣谕。”

胤禩、胤祥则是暗暗咂舌,看来京报与宁报的大辩论将更为激烈了,这段时间可有的热闹瞧了,胤禑却是暗暗叫苦,这下可是有的忙了,京报上上下下怕是都要忙的昏天黑地了。

贞武扫了几人一眼,又接着道:“另外,令各省府州县之学政、地方官员督促各省学、府学、州学、县学之生员,各书院、西学、社学、义学之生员,讨论学习近段时间的京报宁报,并广为宣传。”

“臣等遵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小僵尸也想世界和平》《石破天穿越令狐冲》【笔趣迷】《世界好像公测了》《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赤心巡天》《岁岁平安》《圣拳!》《被首座抛弃之后》《养生篮球,从啃老湖人F4开始

塞外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快读屋kuaid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历史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朱楼醉茶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历史 连载 42万字
世子你别乱来

世子你别乱来

柠檬213
大宁王朝百年,天子病重,太子监国,朝中宦官当道,把持朝政。江湖动荡,南北藩王并立,威胁皇权,虎视眈眈。恰逢临王世子外出巡游,遭埋伏身死!林江年从破庙中醒来,便有神秘红衣女子逼他假冒刚遇害的临王世子。为了活命,林江年不得不深入临王府,装世子,娶公主,打皇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伪装成一名合格的纨绔世子!——————————非权谋,披着武侠架空背景下的轻松日常感情文
历史 连载 254万字
神话版三国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历史 连载 3215万字
大将

大将

红色十月
他来自当今,却回到了过去,他十八岁参军开始了他戎马一生,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上将,从远征域外到横马东南亚。他“故土未复,军人之耻”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他要亲手打造自己心中的山河,马蹋之处皆为国土。
历史 连载 519万字
黜龙

黜龙

榴弹怕水
此方天地有龙。龙形百态,不一而足,或游于江海,或翔于高山,或藏于九幽,或腾于云间。一旦奋起,便可吞风降雪,引江划河,落雷喷火,分山避海。此处人间也有龙。人中之龙,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一时机发,便可翻云覆雨,决势分野,定鼎问道,证位成龙。作为一个迷路的穿越者,张行一开始也想成龙,但后来,他发现这个行当卷的太厉害了,就决定改行,去黜落群龙。所谓行尽天下路,使天地处处通,黜
历史 连载 497万字
崇祯重振大明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一个现代人穿越成为大明崇祯皇帝,重振大明朝的努力。以《崇祯长编》《崇祯实录》《酌中志》等为准,前期按真实历史上的时间线写。
历史 连载 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