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快读屋kuaid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拜师典礼所造成的影响和波动,波及不到叶小叶这里。
纵然当时,有再多的目光聚集在他们身上,当典礼结束,当他们返回自己的小院,一切注视,也就随之中止。
而后,便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哪怕外面风兼雨,小院之内,以至于整个核心第八峰中,都依然是那一派清净之地。
或许,只要凌霄宗还在,还是那个仙宗,这里就永远都清净着。
懵懂或已经告别了部分懵懂的少年,在宗门传承又或前辈教导的指引下,安静地,也是安定地,朝着继定的目标前行着。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这样的日子,用绝大部分成年人的观念来看,都是比较清苦的。
所以有个说法,修行最佳是少年,修行次好是老年。
少年的心,本来就是“净”的,净的结果就是很容易静。
不管少年有多活泼好动,以至于调皮捣蛋,一副完全静不下来的样子,但只要给其一个目标,让其沉浸进去,其沉浸程度,绝对是远超过成年人的。
远超过!
老年,则是部分地重新回复到“净”,然后也就能相对地比较安静。
正如地球文明中的那句诗所说的,“禅心已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偏偏是介于少年与老年之间的中年,身虽比老年好,在心与意的方面,用修行这个标尺来衡量的话,却是差得多。
这有点类似于论语里所说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而中间,就永远是中间,既两边靠,又实际上两边都不靠。
就如一个翘翘板,两边,不管是哪一边的,都有可能既上天又下地,而唯有中间的部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始终都悬在那里。
悬。
一字喻平生。
这就是告别了少年而又未走到老年的绝大部分人的一生。
然后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与修行无缘。
所以宗门收录弟子,一般都是收录小孩,越大的宗门越是如此,这便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凌霄宗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处于“入门三境”中的弟子,是不能跨峰交流或者说交游的。
所以,虽然同处一宗之中,叶小叶与青弧等闲是没有机会见面的,说及这一点的时候,青弧那小孩耷拉着脑袋,情绪很是低沉。
这低沉其实很好扭转。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