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大义 (第1/2页)
烟火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快读屋kuaid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下来的几日,一场血雨腥风席卷了整个朝堂,文武百官人人自危,生怕哪日半夜,青云卫的刀就抵到自个儿脖颈上。
年余七十的礼部尚书萧云山,就是这样从被窝里提溜出来架走的,青云卫在他家后院的老杏树底下挖出铁刃一千。
天子一怒,下令严查,青云卫又从两位御史家中搜出甲胄五百。
三府上下六百余口,上至耄耋下至嗷嗷待哺的幼童,无一生还,全部被斩于西市。
刑场周围血流成河,血迹到现在还未清洗干净,空气里还漂浮着血腥气。
一时间,提到青云司,人人变色,生怕自己和这些个凶神恶煞,索命阎罗扯上关系。
听说,那个被逮住的西戎细作被推上刑场时,浑身上下白骨森森,只挂着几片血肉,活脱脱一具行走的骷髅。
有御史上了折子,弹劾青云司阴谋构陷,滥杀无辜,手段残忍。直接被圣人发配岭南,自此再无人敢有丝毫置喙。
圣人又大赞青云司抓捕逆党得力,所有人加俸半年,李慎这个掌司位置算是坐稳了。
这时,开始有人背后骂李慎是反派奸佞、朝廷鹰犬、圣人走狗,总之都不是好名。
与李慎遭遇差不多,太子名声也不怎么好。
御史参他不顾纲常礼数,有损大周储君颜面。
起因就是太子与阿鲁达一见如故,两人之间的兄弟情愈演愈烈,通吃同住,形影不离。文武百官都看不下去了,御史的折子也递到了圣人跟前。
圣人大怒,当众叱责了太子,并罚他禁足东宫一个月,同时勒令阿鲁达不得再踏入东宫一步。
相比太子和李慎,只有李恪既安了民心,又得了圣眷。
入秋后,李恪自请清理疏通护城河。
结果刚清理完,京中就下了一场入秋以来最大的一场大雨,整整下了一天一夜,雨势磅礴,三十年罕见。往年护城河淤堵,城西地势低洼,和平坊那一带连年水漫金山,百姓苦不堪言。房屋被淹不说,常有疫病发生,救治不及时死几十条人命都是有的。
今年因为李恪提前清理疏通,避免了一场灾难,城西的百姓都说肃王李恪仁善爱民,还为他做了民谣:
“肃王,肃王,仁善贤德,爱民如子。”
御史将此事奏达天听。
圣人听后,龙颜大悦,当即赞赏李恪,并让他主理工部。
也就是几日功夫,李恪从太子手中把工部夺了过来。
明薇听完长山汇报,陷入了沉思。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几位皇子的发展与前世基本一样。
太子的短处被人爆出冰山一角,在圣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明薇知道这颗种子会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直到圣人忍无可忍,将它连根拔起,太子这个大厦也就倾倒了。
李慎得了圣心,坐稳青云司掌司位置,也彻底沦为圣人走狗。
几位皇子中,李恪占尽优势,赢得了贤名,又掌管了工部。工部既无兵权,又不掌钱财人事,是以,没什么人在意。但前世李恪,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一点点将六部蚕食。等众人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
李恪这个人就是善于伪装,各方面都表现得几乎完美,靠着贤名在外,手下招揽了门客幕僚无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